拾柒、嘿!你在看我嗎?

 

  閱讀一直都是我最愛的一件事,更可說至目前人生為止,佔用我私人時間最多的興趣。

  雖然說不上是好習慣,但個人最喜歡躺在床上閱讀書籍,若因此入睡更會使我感覺美好。家中原本作為客人來訪居住的房間,早已被書櫃及堆疊到像座小山的書給淹沒,友人也經常調侃我的夢想應該是開一間書店。

  不過,我知道現在書並不好賣,要讓一間書店細水長流更是不容易。愛書成癡的我當然對這產業十分了解,因為連在假日都會勤跑書店的我,也看過不少這些可以做為自己精神歸宿之地的消失。

  隨著這城市的書店因時代洪流逐漸消失,我也像名四處流浪的旅人想找到夜裡那盞明燈,嗅聞書的獨特香氣,手執附有質感的書頁與書封,徜徉在浪漫又數不清的故事中。

 

  而我就在好不容易找尋到的新落腳之處,遇見了她。

 

  1.   那是一間開在地下室的古書店,它就在熱鬧街區角落,室內雖然不寬敞,但書櫃與陳列的矮櫃仍井然有序的替造訪者,營造出能坐下安靜閱讀的空間。暖色系的燈光營造出的舒適,如同置身於冬日被窩與暖爐旁,無論是行走於書叢或靜下心來落坐,都能使身心靈得到沉澱。
  2.   如果說,書本是故事萌芽、成長、茁壯的地方,那麼古書正是承載虛構與真實故事的重量,使之延綿、交織,並透過閱讀者來追憶與摸索。
  3.   這裡也是我第一次跟最後一次遇見她的地方,沒有戲劇性的誇張巧合與浪漫開場,其實我們之間從頭到尾都沒有產生交集,對於這名有著棕灰長髮,身穿深灰色毛衣,皮膚白皙,更可說是毫無血色的年輕女性而言,我想自己更像名對她深深著迷,努力不懈的跟蹤狂,自始自中的在角落關注著她。

  從我第一次踏入這裡時,她就在那裡。沉溺於尋覓書籍的我對她也只是匆匆看了一眼,然而,隨我進入這間古書店的次數增加,她也漸漸引起我的注意。

  她所在的那個區域位於門口左側,是雖然距離入口很近,卻鮮少會有人靠近的角落。

  那裡沒有窗戶,走過幾次的我也曉得陳列該區的書大多屬史書類,所以猜想可能對這類書有興趣的讀者較為小眾,加上那裡沒有窗戶,且位於樓梯下方,所以十分陰暗,這大概就是每次我都只在那裡發現她一個人的緣故,也因此我自然認定其為歷史類書籍愛好者之一。

  我知道對於自己喜歡的東西,絕大多數人都很難具體形容跟說出其中的原因,就如同旁人不了解我對書的喜愛,我無法理解友人對財經資訊跟機械的鑽研,所以我也不會對每次總站在書店固定角落的她感到納悶,即使我不曾見過她拿起書本閱讀,只是時而站起時而蹲下,數小時內重複古怪的行為。另外,我也察覺到她的衣服始終沒有換過。

  終於那一天,我提起了勇氣,而非因長期觀察她出現獨特的情感,也非無法理解她的行徑想一探究竟,是在幾次看到她總能巧妙的避開走過自己身旁的顧客,還有依然重複那不選書,蹲下站起,杵立在角落的動作,我心中終究產生了一個猜測。我想那也是感性之人,能在毫無根據跟理論解釋下得到的答案。

 

  這名女子,不是人。

 

  或許該說,這個猜測很早之前就已經出現,只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使我不會太過在意這件事,深怕詢問店員後被貼上怪人的標籤,所以我自然沒有開口,畢竟此處是我好不容易再次找到的歸宿。

  再說,我認為判斷這類事沒有那麼困難,不須尋找太多的自我解釋跟證據,順著感覺來下結論,正是這類事的性質跟關鍵,因此有了信者恆信這種說法。

  所以我這就是我所提到的勇氣。沒錯,這一天我決定親自驗證自身的懷疑是否正確。

  好奇心是無法抗拒的生物本能,就像準備迎接一次肯定會失敗的搭訕,因為她根本不是活人,所以想必也沒有被拒絕的結果。

  而且,如果她能夠每次都在有人靠近自己時巧妙躲過,那我也有可能根本沒辦法有與其攀談的機會。

  果然,我的猜測真的應驗了,因為在我好不容易鼓起勇氣的這天,她卻罕見的不見身影。

 

  為了躲避突如其來大雨的我再次來到地下古書店,不過這次我卻沒有在熟悉的角落看到那名年輕女子,雖然被我言中,可是被以這種方式避開,說真的心中還真有點不是滋味,就像被自己喜歡的女孩子臨時放鴿子一樣。

  不過,我想要探究的好奇心並沒有停下,因為我深信每次都會待在那個角落的她,肯定有自己的理由,所以我學起她的動作,在她落腳之處的書架前不斷站起蹲下,尋找那天馬行空想像出來的假設。

  仔細一看,我才注意到,雖然此區被標註為史書區,不過某些區域的書籍歸類其實相當混亂。不知道是數量太多,還有店員疏於整理,不少非史書類的作品被穿插放在一起,其中不乏人文、文學、遊記還有言情小說。

  不過,我在重新來回看過幾遍後,發現書架上雖然有眾多類型書籍穿插,不過卻單單只有一本言情小說放置其中,敏銳的我察覺它或許就是自己所找尋的答案,便將它拿起翻閱,一打開來我馬上知道自己猜得沒錯。

  古書又稱為二手書,言下之意正是被前一名持有者轉手賣出或提供給書店的書籍,所以上頭即使出現前持有者的重點劃記、文字或註記,其實都是很正常的,這也是我一開始所提到,古書除了乘載原本屬於自己的故事,它也囊括閱讀者的故事。

  而我在這本泛黃,書頁已經出現不少皺摺的愛情小說中,看到不少娟秀的女性筆跡,看得出來不少詞句深得這位女性的喜愛,除了劃上重點線,有些地方還寫出註記或延伸含意,其實不難看出這本書已被翻閱過好幾次,我也推斷若她始終在看的就是這本書,那很有可能她就是此書的前一位持有者。

  為了更了解書中另一個「故事」,我最後將它買回,雖然自己鮮少看愛情小說,但基本上只要是書我都是來者不拒。

 

  回到家,我花了幾天時間翻閱此作,內容是眾所期待峰迴路轉的愛情故事。看書無數的我,其實大概能猜出故事走向,不過一本作品厲害的地方正是你明知它會出現什麼,但卻會有想繼續看下去的慾望。

  這本書正是述說因為身分差異跟被雙方家人反對的愛情故事,其實在言情界中此類故事並不少見。

  故事最後則是兩人歷經重重困難後終於在一起,但最後男方卻又喜新厭舊緣故離開了女方的結局,這確實是讓人較為訝異的反轉,不過,在瞭解原來男方途中發現身邊女性跟反對兩人在一起的人不是失蹤就是死亡,其實都跟女主角有關,致使他想趕快逃離對方掌控時,除了我可以理解男主角的決定,對於女主角隱藏的另一面,還真令在半夜閱讀這本以為是單純愛情故事作品的我感到不寒而慄,或許此書應該要歸類在恐怖懸疑的範疇吧?

  當然,女主角最後被警方逮捕了,警方計算死在她手上的人數真是令人不敢置信,不過在看到她與警方的對話內容後,我整個瞬間頭皮發麻。

  因為隨文字內容想像而出的畫面,其實不久前我才親眼見證過

 

  「你的未婚夫曾經跟我們說,妳似乎有精神疾病?不過,這方面經過檢定就能知道是真是假了。現在自稱有精神病逃罪的罪犯可不少,若我們有冒犯到妳的話請見諒。」

  這時候,身上揹有二十條人命的這名殺人女魔,突然從桌前站起身來,這個舉動驚動我與正在與其對話的學長,只是沒想到女魔卻又突然蹲下,頭顱側向一邊,好像正在聆聽什麼一樣,就如同,正有人在跟其耳語。

  然後,我們看到她緩緩點頭,接著露出微笑,不久便發出竊喜般的笑聲並站了起來,她在環視我們一眼後又蹲下身,以同樣的姿勢點著頭,最後說出令我們無法理解,也感到不安的話。

  「嗯,還有兩個人喔!不殺不行呢……

 

  看到這裡,我可以肯定作者仍有替這部作品出續集的打算,因為接下來對女主角的行為跟一些沒收回的伏筆並沒有交代清楚,故事到此為止,留下一個令人疑惑又彷彿是開放式的結局,女主角究竟有沒有精神病不得而知,然而,至少知道她殺人如麻,其實跟精神病患沒有兩樣。

  不過,這段情節旁的文字註記,才是更讓我背脊發涼的原因。

 

  「嘿!你在看我嗎?」

 

  而我也因為這段文字,使全身神經變得敏銳與緊繃起來,果不其然,我發現了自己正在閱讀此書時隱約感受到的不安來源,也因這件事,我就此改掉了躺在床上看書的習慣。

 

  因為在我看到這段字句,放下書本煞那,我看到那名那天反常沒有出現在書店的女人,她正趴在我身上,睜大雙眼微笑的看著我。

  就像在凝視自己愛人般,只是,如果她沒有一張灰白色的臉龐的話。

 

  而那本書,至今仍留在我房間對面的客房內,從那一天後,我再也沒有翻開它,也沒有再到那間地下古書店了。

  至於她是不是那部作品中的女主角,又或者她就是作者本人,或是本身的經歷意外與書中的虛構故事相似,這些我不想去了解,也不想知道。

  畢竟,那本書也沒有後續了。

arrow
arrow

    噬書鬼--說書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